|
|
|
清苑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司令碗”里的魚水情深时间:2021-07-16 呂正操將軍用過的碗。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供圖 “地道戰,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對于很多人來說,《地道戰》是一部與兒時記憶有關的電影,提到這部電影,耳畔似乎一直回響著這首主題曲的激昂旋律。 影片的取景地之一就是保定冉莊。水井地道口、碾子工事、土槍、鎬頭……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內,各種革命文物和遺址似乎讓人置身戰場。在眾多革命文物中,一只毫無新奇之處的粗瓷碗,卻被冉莊人民珍藏了半個多世紀,因為它飽含著當地百姓與開國上將呂正操的生死情誼。 向歷史深處追溯!捌咂摺笔伦兒,國民黨部隊不斷南撤,呂正操和他率領的六九一團卻提出了“向敵人后方退卻,北上抗日”的口號。后來,呂正操率部尋找機會脫離國民黨軍隊,在晉縣(今晉州市)小樵鎮改編為人民自衛軍。從此,呂正操和他的團隊走向共產黨,走向人民,走向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 走深澤,過安國,入博野,至蠡縣,打高陽……小樵改編后,呂正操率部一鼓作氣北進,名震冀中。此后,呂正操的人民自衛軍就被納入晉察冀軍區領導,呂正操被任命為首任冀中軍區司令、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行政公署主任。 在抗戰的烽火硝煙中,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呂正操司令員與冀中百姓“情同骨肉,親如家人”。他說,是冀中人民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自己,培育壯大了人民子弟兵。 1939年7月31日凌晨,日軍包圍冉莊,他們揮舞著刺刀和皮鞭,把所有村民都驅趕到南大橋三官廟前集中訓話,妄圖抓捕抗日干部,摧毀抗日政權。集合的百姓稍一懈怠,就遭到日軍的刀砍槍殺。煙霧蔽日,火光沖天。就在這一天,日本兵殺害冉莊村民13人,打傷致殘11人,抓走11人,燒毀民房700多間,燒死大牲畜17頭,燒毀生產生活用具不計其數,搶走財物上百車。 呂正操司令員帶著隊伍匆匆趕到冉莊,給百姓帶來了救濟糧、救濟款和救濟物資!班l親們,不要怕,敵人燒了舊房咱們蓋新房,碎了舊缸買新缸,大家一定要振作起來,重建家園,爭取早日把侵略者趕出中國去!”在呂司令的親切鼓勵下,鄉親們情緒高漲,齊呼抗日口號。 小伙子李恒看到司令員講得口干舌燥,急忙端來一碗水:“呂司令,喝我們冉莊一口水吧!”呂司令笑著接過水碗,一飲而盡。而冉莊人民把當年呂正操司令員飲過水的碗一直珍藏至今,大家都親切地叫它“司令碗”。 每當看到這只司令碗,聆聽它背后的故事,呂正操將軍的形象就一下子清晰起來。通過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宣教科副科長許丹的講解,我們仿佛能夠看到一位共產黨員的高級將領,一邊指揮千軍萬馬,奮勇殺敵;一邊又真心牽掛百姓,經常來到群眾中間,訪貧問苦,噓寒問暖……是那么親切,又是那么真實。 司令碗很舊,也很普通,但它卻雕刻著時光,見證著呂正操將軍在冀中生活戰斗的崢嶸歲月,見證著黨與群眾心連心的血肉情誼,也見證著萬千河北兒女挺身而出、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恢宏篇章,F今,它靜靜地陳列在展柜中,無聲地傳承著紅色革命精神,召喚后人了解歷史,感悟初心使命,在新時代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