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尋建黨百年足跡 汲取奮進力量时间:2021-04-18 四月,東風徐來,柳搖新綠,花朵初開,依托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作為首都“南大門”的保定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 百年前的保定,或許也如今天一樣晴空萬里,正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這座擁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注定與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百年過去,再次走進位于裕華路北側金臺驛街上的保定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瞻仰紅色印記,聆聽講解員的講解,仿佛跨入百年前的歷史長河。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時光追溯至上世紀初,中國留法第一人李石曾(保定高陽縣人)留學法國,并在法國開辦工廠,提出“勤于做工、儉以求學”思想,開啟了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深遠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917年,作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重要發起人的李石曾,先后在布里村和保定育德中學設立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之后在此基礎上,全國一共開辦了十幾所留法預備班,這也使得保定成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祥地!辈饺腽^內,講解員劉茜茜細說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緣起。 “在保定育德中學成立的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是中國最早的留法勤工儉學高級預備班。該班教學質量之高,教學設備之良,赴法人數之多,是其他學校不能比擬的!眲④畿缃榻B說,“在這里學習的青年,文化程度稍高一些,其他學生則被安排在距離保定約40公里的高陽布里村初級留法預備學校學習!1918年夏秋,到北京的大批湖南青年,大多轉入保定地區的預備學校。特別是1918年9月,育德中學招收的第二批學生以湖南籍最多,有“湖南班”之稱。 正因此,1918年10月6日,在位于西大街與唐家胡同交叉口西南側的保定第一客棧,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便是湖南籍青年領袖毛澤東。這是25歲的毛澤東第一次來到保定,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24歲的蕭子升和23歲的蔡和森。這幾位給中國歷史帶來深刻影響的風云人物,此行的目的是看望保定地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湘籍同學。 這段往事被同在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求學的湖南青年賀果記錄在日記中,這本日記又稱《上谷日志》(因保定古稱上谷郡而得名),該日記被列為國家近現代一級文物,現收藏于保定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賀果在日記中寫道:“是日下午,長沙初級班30余人到此。余等在此同學多到站歡迎,搬運行李。分寓第一棧,泰安棧!捑由、毛君潤之、蔡君和森自北京來! 1920年9月26日,已在法國近一年的賀果又在日記中寫道:“今日是舊歷中秋。去年今日已到上海,前年今日卻在保定……”除了對保定的懷念,字里行間更多的是他對同學和好友毛澤東的思念。今天看來,寥寥數語的文字背后,不僅見證了一個風云激蕩的時代節點,更真實地記錄了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珍貴歷史片段。 除了《賀果日記》,展墻上還展示了兩封重要的書信。一封是1920年蔡和森在留法期間寫給毛澤東的信,這封信明確提出要“明目張膽地建立一個中國共產黨”。蔡和森充滿激情的來信,讓當時同樣滿懷報國熱情的毛澤東產生強烈共鳴。在回信中,毛澤東表示“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同意”。此后,蔡和森在法國連續致信毛澤東和陳獨秀,提出了系統的建黨思想和建黨原則,字字爍金,可以說蔡和森是在建黨前夕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和“組織共產黨”主張的第一人。除蔡和森外,當年赴法勤工儉學的學子們在歐洲接受教育后,與國內先進分子都不約而同提出要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出路問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毫無疑問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的重要一頁。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小編在一面巨幅投影墻上看到這樣一首詩,“出國去,走東海、南海、紅海、地中海,一處的浪卷濤涌,奔騰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鄉的法蘭西海岸。到那里,舉起工具,出你的勞動汗,造你的成績燦爛。磨煉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爛漫……”這是1920年6月8日,周恩來在天津檢察廳看守所中寫給即將赴法的同學李愚如的詩,這首詩也表達了周恩來要赴法勤工儉學的強烈愿望。同年11月7日,周恩來登上去往法國的郵輪。 與此同時,16歲的鄧小平也來到法國勤工儉學。紀念館內展示的兩份已經泛黃的文件便是鄧小平當年在法國的注冊登記卡和雇傭檔案卡,該文件原件現藏于法國夏萊特市檔案館。這段留法經歷大大開拓了鄧小平的視野,在那里他經常與其他中國青年交流,對世界和中國的形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正是基于這種世界眼光, 半個世紀后,鄧小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從而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 據不完全統計,從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先后有20批約1800余名中國學生踏上了法蘭西的國土,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進入高潮。 回望歷史,這次運動無論在中國的政治、科技、教育還是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皆造就了一大批棟梁之才。其中不僅有后來成為中國政界領袖及要員的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還有科學家錢三強、鄭大章,藝術家徐悲鴻、潘玉良、林風眠,文學家巴金、蕭三等。 追尋這些偉大的歷史足跡,我們不僅看到了百年前負笈求學的中國青年的身影,更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人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和百年未變之初心、使命。 “只有了解歷史,知道黨是怎么走過來的,才能真正走進那個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中國,才能理解是‘為人民謀幸福、救國救民’的理想信念支撐革命先烈視死如歸!弊叱稣桂^,藍天白云映襯下的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顯得更加莊嚴肅穆。站在門口,講解員劉茜茜停留許久:“希望通過我們的講解,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的力量! 站在時光的渡口,歷史用一種巨大的感召力讓今人的夢想有了最具價值的指引和支撐;赝倌,保定能夠成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肇始之地,是歷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驕傲。百年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已經載入史冊,載入史冊的還有保定人民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進取精神。而如今,這種精神已經在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并不斷升華。 銘記歷史,展望未來。相信在新時代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保定這座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必將煥發出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