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普:老年人銀行理財必知时间:2020-11-01 老年人是投資理財風險防范最弱的群體,投資理財知識缺乏,獲取市場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再加之耳根軟,愛貪便宜。而一些不法份子就利用老年人的這些“特點”,設下投資理財陷阱,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年底到了,廣州農商行理財師根據最近新聞事件報道,細數當下多數老年人投資理財遇到的三大騙局,再次提醒老年人當心陷阱。 老年人理財需提防的騙局 1、輕信收藏公司,聽信高額回報承諾 案件:近日,有一些退休老人輕信紀念品收藏,聽銷售人員說“有很多外國貨幣和藝術品可供收藏,并承諾每半年或一年會對這些紀念品進行回收,回收價要比現在高好幾萬”心動了,于是他在半年多的時間里,陸陸續續購買了一批紀念品,坐等升值。誰知收藏公司人去樓空。多數退休老人投資資金已無法追回。 2、聽信電視廣告能致富 案例:60多歲老人林某看到電視廣告,稱養殖“土元”能致富,便聯系這家“土元”廠家想學習養殖技術。先要交納800元定金,接著又交納4800元的工具設備費用以及6000多元的手續費。結果,這位老人多次向對方匯款后,竟找不到人了,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 3、頻頻遭遇電信詐騙 案例:70歲代大爺近日突然接到自稱電信局的電話,對方稱他家的電話和寬帶將在兩小時內強制關閉。對方說,有人用代大爺的身份信息在北京市辦理了一部座機,現在這部座機涉嫌一起詐騙案件,代大爺目前是犯罪嫌疑人。隨后,對方給了代大爺一個北京警方某部門的電話,還讓他撥打010114核實真實性,隨后又主動提出幫代大爺轉接。就這樣,代大爺一步一步陷入對方的圈套,之后給騙子打款。 老年人投資理財易受騙的原因 1、盲目追求高收益 像“輕信收藏公司”和“聽信電視廣告能致富”的案例中的老年人,就是為了追求高收益,輕信銷售人員高額回報的承諾,盲目進行投資。理財師提醒老年人,尤其聽到那些“100%高利息”、“100%高回報”、“承諾100%高收益”等宣傳語,那就要當心了,基本上都是美麗的陷。 2、過于輕信他人,防范意識差 公安部曾數據統計,電信詐騙受害者中老年人,女性超過70%。這部分人群比較容易輕信他人,防范意識差。因此,防范電信詐騙注意做到“三不”: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不向任何陌生人匯款、轉賬。 最后,小編提醒多數老年人提高自身防范投資理財風險的意識,多看看電視新聞等。此外建議投資理財“穩定”最重要,可以優選一些風險低的理財產品,比如保本類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左右;國債,5年期年利率5.41%;固定收益類像宜盛月月盈等產品,年化收益率9.6%起。相對來說,這些投資理財方式安全性更高一些,比較適合老年人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