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分為哪些?
1、基本準則:
基本準則是會計核算工作者必須遵守的基本要求,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概念基礎,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財務會計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分類及確認、計量原則、財務會計報告。
2、具體準則:
具體準則的制定是由基本準則而來的,主要就各項具體業務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作出的規定,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業務準則、報告類準則。
1 會計準則主要分為國際會計準則和國家會計準則兩種。
2 國際會計準則是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負責制定和發布。
國家會計準則是各個國家自行制訂的會計準則。
3 會計準則的具體內容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政策、財務報表格式和內容等方面的規定,是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礎,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會計準則有幾條?
會計準則共有49條。會計準則具有嚴密和完整的體系。我國已頒布的會計準則有《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我國的會計準則主要是有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
會計的會計準則是什么?
基本準則是概括組織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說明會計核算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依據、主要規則和一般程序。企業會計的帳務處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須符合基本準則的要求。基本會計準則還是制定具體準則的主要依據和指導原則。具體準則涉及到會計核算的具體業務,它必須體現基本準則的要求才能保證各具體準則之間的協調性、嚴密性及科學性。 我國1992年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屬于營利組織的基本準則。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總則 總則部分說明了企業會計準則的性質、制定的依據、適用范圍、會計工作的前提條件以及會計核算基礎工作的要求等等。 總則中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核算工作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是企業設計和選擇會計方法的重要依據。本書§1.3詳細介紹了這些基本前提。 (2)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企業會計準則把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篩選出12條,定名為"一般原則",要求企業會計工作遵照執行。它們已在本書§1.4中列出。 這些原則是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國會計核算規范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一般原則"不僅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冊會計師審計會計報告公允性的一個參照標準。 (3)要素 會計要素的相關準則規定了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對各項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的是1992年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有關要素的定義已在2000年的《會計辦公條例》中進行了修正。§1.2介紹的是修正后的定義。
企業會計準則對成本和費用的規定?
產品成本的定義:《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第三十五條 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 ”
實際上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成本與費用都是在《第七章 費 用》中進行規定的。只是成本需要在記入權責發生制下的會計收入時才會從資產轉入損益表中,費用是在發生時就記入當期損益中。
從企業的現金流來看無論是會計口徑的成本或者費用都是經營活動發生的現金流出。實際上會計口徑的成本與費用的區別只是一個人為的會計游戲,對于經濟業務的實質沒有產生變化